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熱濕傳遞性能測試與優化設計

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熱濕傳遞性能測試與優化設計 引言 在現代紡織工業中,功能性麵料的研究和開發已成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方向。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作為一種兼具舒適性與彈性的高性能織物,廣泛應...

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熱濕傳遞性能測試與優化設計

引言

在現代紡織工業中,功能性麵料的研究和開發已成為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方向。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作為一種兼具舒適性與彈性的高性能織物,廣泛應用於運動服、休閑裝及貼身內衣等領域。其獨特的結構賦予了優異的拉伸回複性、透氣性和穿著舒適度,使其成為市場上的熱門選擇。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麵料的熱濕傳遞性能直接影響著人體微氣候環境的調節能力,進而影響穿著體驗。因此,如何科學評估並優化該類麵料的熱濕管理能力,是當前研究的重點之一。

熱濕傳遞性能主要涉及熱量和水汽在麵料中的傳導、對流和蒸發過程,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服裝的透氣性、吸濕排汗能力和保溫性能。針對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其織造結構、纖維種類、紗線排列方式以及後整理工藝都會對其熱濕傳遞特性產生顯著影響。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大量實驗研究,並提出了多種優化策略,如調整經緯密度、改進編織方式、引入新型纖維材料等。此外,隨著智能紡織品的發展,結合相變材料(PCM)或納米塗層技術也被視為提升熱濕調控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將係統分析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熱濕傳遞機理,探討不同結構參數對其性能的影響,並通過實驗數據驗證優化方案的有效性。同時,結合現有研究成果,提出可行的改進措施,以期為後續產品研發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

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結構特征與物理性能

1. 麵料基本結構與成分

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是一種具有橫向彈性且表麵呈現啞光質感的針織織物,通常采用經編或緯編工藝織造而成。該麵料的主要成分為聚酯纖維(Polyester)、氨綸(Spandex)及部分棉纖維(Cotton),其中聚酯纖維提供良好的強度和耐磨性,氨綸則賦予麵料優異的彈性和回彈性,而棉纖維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柔軟度和吸濕性。

從組織結構來看,該麵料采用雙羅紋或變化羅紋組織,使織物在縱向和橫向均具備一定的延伸性。同時,由於“橫條”效應的存在,其表麵呈現出規則的橫向凸起條紋,這不僅增強了織物的立體感,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空氣流通性,從而提升整體的透氣性和熱濕調節能力。

2. 物理性能參數

為了更全麵地了解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物理特性,以下表1列出了典型產品的關鍵參數:

項目 參數範圍
克重(g/m²) 180–250
幅寬(cm) 145–160
經向密度(根/10cm) 70–90
緯向密度(根/10cm) 50–70
橫向拉伸率(%) 30–50
縱向拉伸率(%) 15–25
回彈率(%) ≥90
吸濕率(%) 4–6
透氣率(mm³/cm²·s) 120–200

上述參數表明,該麵料具有較高的克重和適中的拉伸性能,能夠在保持良好彈性的前提下滿足日常穿著需求。此外,其較高的回彈率確保了長期使用後的形態穩定性,而適度的吸濕性和透氣率則有助於維持人體微氣候環境的舒適性。

3. 功能特性

除了基本物理性能外,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還具備以下功能特性:

  • 高彈性與舒適性:由於氨綸含量較高(通常占5%–20%),該麵料在受到拉伸後能夠迅速恢複原狀,減少衣物變形問題,同時提供更好的貼合感。
  • 良好的抗皺性:經過特殊後整理工藝處理,該麵料不易產生褶皺,適合製作需要頻繁洗滌和穿著的服裝。
  • 優良的染色性能:由於聚酯纖維和棉纖維的共存,該麵料可適應多種染整工藝,顏色表現力較強,適用於多色係服裝設計。
  • 輕量化與耐用性:盡管克重適中,但其高強度纖維組合確保了麵料的耐用性,延長了服裝使用壽命。

綜上所述,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憑借其獨特的結構和優異的物理性能,在功能性服裝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接下來的內容將進一步探討其熱濕傳遞性能的測試方法及優化設計策略。

熱濕傳遞性能測試方法

1. 測試原理

熱濕傳遞性能是指麵料在穿戴過程中對熱量和水汽的傳導、擴散及蒸發能力的綜合體現,它直接影響服裝的舒適性和功能性。測試該性能的核心在於模擬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熱濕交換過程,通常基於穩態傳熱理論和非穩態傳熱模型進行評估。常見的測試指標包括透濕率、透氣率、導熱係數、蒸發速率以及動態熱濕響應等。

在實驗室環境下,常用的測試方法包括:

  • 透濕率測試(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MVTR):衡量水蒸氣透過麵料的能力,反映其排汗性能。
  • 透氣率測試(Air Permeability):測定空氣通過織物的速度,用於評價通風性能。
  • 導熱係數測試(Thermal Conductivity):評估麵料對熱量的傳導能力,直接影響保暖或散熱效果。
  • 動態熱濕響應測試(Sweating Guarded Hotplate 或 Thermal Manikin):模擬真實穿著狀態下的熱濕交換情況,提供更貼近實際的性能數據。

2. 實驗設備與標準

為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製定了多項標準測試方法。例如:

  • ISO 11092:用於測量織物的熱阻和濕阻,常用於評估服裝的熱舒適性。
  • ASTM E96/E96M:規範透濕率測試的標準方法,涵蓋幹燥劑法(Desiccant Method)和水法(Water Method)。
  • ISO 9237:規定透氣率測試的方法,通常采用Gurley型透氣儀或Frazier型透氣儀進行測量。
  • ASTM D1894:用於測試織物的摩擦係數,間接影響熱濕傳遞性能。

實驗設備方麵,常用的儀器包括:

  • 透濕率測試儀(Moisture Permeability Tester):如SDL Atlas Moisture Management Tester 或 PERMETESTER MVP-E。
  • 透氣率測試儀(Air Permeability Tester):如TEXTEST FX 3300 或 Textest Air Permeability Tester BTX II。
  • 熱阻濕阻測試儀(Sweating Guarded Hotplate):如Hohenstein Skin Model或Measurement Instruments GmbH設備。
  • 紅外熱像儀(Infrared Thermal Camera):用於實時監測麵料表麵溫度變化,輔助分析熱濕傳遞過程。

3. 測試條件與數據采集

為保證實驗數據的可靠性,測試應在受控環境下進行,一般要求:

  • 溫度控製:20°C ± 2°C
  • 相對濕度:65% ± 5%
  • 風速:0.4 m/s – 1.0 m/s

樣品準備方麵,通常選取3–5個不同批次的麵料樣本,並在測試前進行預調濕處理(Standard Atmosphere Conditioning),以消除環境溫濕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數據采集時,需記錄以下關鍵參數:

  • 單位時間內水蒸氣透過量(g/m²·h)
  • 單位麵積空氣流量(L/m²·s)
  • 熱流密度(W/m²)
  • 表麵溫度變化曲線(℃)

通過對比不同結構參數(如經緯密度、紗線粗細、織物厚度)對麵料熱濕傳遞性能的影響,可以進一步優化麵料設計,提高其舒適性和功能性。

結構參數對熱濕傳遞性能的影響

1. 織物密度與孔隙率

織物密度(即單位麵積內的紗線數量)對麵料的透氣性和透濕性有直接影響。較高的經緯密度會減少織物內部的空隙,降低空氣流通速度,從而降低透氣率,但可能提高織物的保暖性。反之,較低的密度雖然提升了透氣性,但可能導致織物結構鬆散,影響彈性和耐用性。研究表明,適當的密度調整可以在保證舒適性的同時優化熱濕傳遞性能。

2. 紗線規格與排列方式

紗線的粗細(紗支數)及其排列方式對麵料的導熱性和吸濕性具有重要作用。較粗的紗線通常具有更低的比表麵積,導致水分子在纖維間的傳輸路徑縮短,從而降低透濕率。此外,紗線的撚度也會影響纖維間的空隙分布,進而影響透氣性和水分蒸發速率。例如,低撚紗線因纖維間空隙較大,往往具有更高的透氣性,但強度較低;而高撚紗線則相反。

3. 織物厚度與壓縮性

織物的厚度直接關係到其熱阻值(Clo值),即麵料對熱量傳遞的阻礙程度。較厚的麵料通常具有更高的熱阻,適合冬季服裝,但可能會降低透濕性能。此外,織物的壓縮性(即在外力作用下體積的變化率)也會影響熱濕傳遞效率。高彈性麵料在受壓狀態下仍能保持一定空隙,有助於維持良好的透氣性,而低彈性麵料在受壓後易形成緊密結構,降低空氣流動速度。

4. 纖維種類與吸濕性

不同纖維的吸濕能力差異顯著,直接影響麵料的透濕性和導濕性。天然纖維(如棉、羊毛)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能夠快速吸收皮膚表麵的汗水並促進蒸發,從而提升舒適性。合成纖維(如聚酯纖維、尼龍)雖然吸濕性較差,但因其疏水性較強,能夠加快汗水的擴散速度,適用於快幹麵料。此外,混紡纖維(如滌棉混紡)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吸濕性和快幹性能,實現更優的熱濕管理。

5. 後整理工藝

後整理工藝(如拒水處理、親水整理、抗菌處理等)對織物的熱濕傳遞性能也有重要影響。例如,親水整理可通過增加纖維表麵的極性基團,提高織物對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從而增強透濕性;而拒水整理則會在纖維表麵形成疏水層,減少水分滲透,適用於戶外防風防水麵料。此外,一些新型整理技術(如納米塗層、相變材料塗層)也可用於調節織物的熱濕響應特性,提高穿著舒適度。

6. 實驗數據分析

為更直觀地展示不同結構參數對熱濕傳遞性能的影響,以下表2總結了幾種常見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熱濕性能對比數據:

參數 A款(高密度) B款(中密度) C款(低密度)
克重(g/m²) 240 210 190
透氣率(mm³/cm²·s) 130 170 210
透濕率(g/m²·h) 8.2 9.5 10.8
導熱係數(W/m·K) 0.042 0.038 0.034
熱阻(m²·K/W) 0.15 0.12 0.10

由表可見,隨著織物密度的降低,透氣率和透濕率均有所提高,而導熱係數和熱阻則相應下降。這表明,在保證彈性和舒適度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織物密度有助於提升熱濕傳遞性能。此外,不同紗線規格和纖維組合也會對各項指標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應根據具體需求進行合理調配。

熱濕傳遞性能優化設計

1. 麵料結構調整

優化麵料結構是提升熱濕傳遞性能的關鍵手段之一。首先,可以通過調整經緯密度來改善透氣性和透濕率。研究表明,在保證麵料彈性和強度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經緯密度可以增加織物內部的空氣流通空間,從而提高透氣性和水汽擴散速率。例如,將經緯密度由傳統的90×70 根/10 cm 調整至80×60 根/10 cm,可在不明顯影響彈性的前提下,使透氣率提高約15%,透濕率提高約10%。

其次,優化紗線排列方式亦可改善熱濕管理能力。采用異形截麵紗線(如三角形、Y形、十字形等)可增加纖維間的毛細效應,加速汗水的導濕速度。此外,複合紗線(如芯鞘結構紗)可在中心嵌入吸濕性較好的纖維(如棉、粘膠),外部包裹快幹性纖維(如滌綸、錦綸),從而實現內外分層導濕,提高整體舒適性。

2. 新型纖維材料的應用

新型纖維材料的應用是提升麵料熱濕傳遞性能的重要方向。近年來,許多研究致力於開發具有優異吸濕排汗性能的改性纖維,如Coolmax、Tactel、Hydrofil等。Coolmax纖維采用四溝槽截麵設計,可有效引導汗水沿纖維表麵擴散,提高蒸發效率;Tactel纖維則結合了尼龍的輕質特性和高效導濕性能,適用於運動服裝領域。此外,再生纖維素纖維(如Lyocell、Modal)因其天然吸濕性,也被廣泛用於提升織物的濕舒適性。

納米材料的應用也為熱濕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例如,納米二氧化鈦塗層可增強纖維表麵的親水性,提高透濕率;石墨烯塗層則可利用其優異的導熱性能,加速熱量的傳遞,提高散熱效率。此外,相變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的引入,使麵料具備溫度調節能力,可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自動調節熱濕平衡,提升穿著舒適度。

3. 後整理工藝改進

後整理工藝在優化麵料熱濕傳遞性能方麵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親水整理是常用的技術之一,通過在纖維表麵引入親水基團(如羧酸基、磺酸基等),提高纖維對水分子的吸附能力,從而增強透濕性。常見的親水整理劑包括聚乙二醇(PEG)、有機矽酮類化合物等。

此外,超疏水整理技術可用於特定應用場景,如戶外運動服裝。通過在纖維表麵構建微納米級粗糙結構,並塗覆低表麵能物質(如氟碳樹脂),可使麵料表麵形成穩定的空氣層,減少汗水滲透,提高快幹性能。

另外,抗菌整理和遠紅外整理也可間接提升熱濕舒適性。抗菌整理可減少細菌滋生,避免因汗液滯留引發的異味問題;而遠紅外整理則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感溫暖度,適用於寒冷環境下的保暖麵料。

4. 優化設計方案建議

綜合以上優化策略,可提出以下設計方案:

  1. 織物結構優化:采用中等密度(80×60 根/10 cm)的橫條四麵彈結構,結合異形截麵紗線,提高透氣性和導濕性。
  2. 纖維組合優化:選用Coolmax或Hydrofil纖維作為外層,搭配Lyocell或Modal纖維作為內層,實現內外分層導濕,提升吸濕排汗能力。
  3. 後整理優化:采用親水整理劑(如PEG)提升透濕性,並結合遠紅外整理,提高熱舒適性。
  4. 智能材料融合:引入相變材料或石墨烯塗層,實現溫度自適應調節,提高動態熱濕管理能力。

通過上述優化措施,可顯著提升消光橫條四麵彈麵料的熱濕傳遞性能,使其在運動服飾、功能性內衣及戶外裝備等領域具備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春燕, 李曉峰. 功能性紡織品熱濕舒適性研究進展[J]. 紡織科技進展, 2019(6): 1-6.
  2. 張偉, 劉靜. 智能紡織材料的熱濕調控性能研究[J]. 材料導報, 2020, 34(12): 12034-12040.
  3. Li Y, Luo Y, Zhu Q. Heat and moisture transfer through textiles: A r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J].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2018, 88(12): 1355-1373.
  4. Wang F, Hu J, Li Y. Thermal an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incorporated fabrics [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7, 152: 123-132.
  5. ASTM E96/E96M-16.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of Materials [S].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2016.
  6. ISO 11092:2014. Textiles — Physiological effects — Measurement of thermal and water-vapour resistance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sweating guarded-hotplate test) [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14.
  7. 陳麗華, 周濤. 納米材料在紡織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21, 49(3): 201-205.
  8. 黃誌勇, 王芳. 相變材料在智能紡織品中的應用現狀[J]. 紡織學報, 2020, 41(5): 155-160.
  9. Gupta R, Das S, Hui P C L. Effect of fabric structure on the thermal comfort properties of knitted fabrics [J]. Journal of Engineered Fibers and Fabrics, 2019, 14: 1-10.
  10. 李強, 王磊. 運動服裝用彈性麵料的熱濕舒適性研究[J]. 絲綢, 2018(11): 45-49.

昆山市英傑紡織品有限公司 www.alltextile.cn

麵料業務聯係:楊小姐13912652341微信同號

聯係電話: 0512-5523 0820

公司地址:江蘇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號A2217

聯係午夜看片网站

聯係午夜看片网站

159 6262 3283

郵箱: 34331943@qq.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午夜看片网站

微信掃一掃關注午夜看片网站

手機訪問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首頁
微信
電話
搜索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