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效過濾器的基本概念與在醫院環境中的重要性 初效過濾器(Primary Filter)是空氣過濾係統的第一道屏障,主要用於攔截空氣中的大顆粒汙染物,如灰塵、花粉、毛發及部分微生物。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後續的...
初效過濾器的基本概念與在醫院環境中的重要性
初效過濾器(Primary Filter)是空氣過濾係統的第一道屏障,主要用於攔截空氣中的大顆粒汙染物,如灰塵、花粉、毛發及部分微生物。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後續的中效和高效過濾器,以延長整個空氣淨化係統的使用壽命,並降低維護成本。由於醫院環境對空氣質量的要求極高,尤其是在手術室、重症監護病房(ICU)、潔淨病房等關鍵區域,空氣中的微粒濃度直接影響患者健康和醫療安全,因此初效過濾器在醫院空氣處理係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製定的《ISO 16890》標準,空氣過濾器的性能評估主要基於顆粒物過濾效率(Particulate Matter Efficiency, PME),即對不同粒徑範圍(PM10、PM2.5、PM1)的過濾能力進行分級。此外,《ISO 15858》標準則專門針對醫院、製藥和生物實驗室等特殊環境下的空氣過濾係統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這些標準為醫院選擇合適的初效過濾器提供了科學依據,並確保空氣處理係統能夠有效去除有害顆粒,保障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呼吸健康。
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和地區均采用ISO標準作為空氣過濾器分類的基礎。例如,歐洲廣泛采用ISO 16890標準來取代原有的EN 779標準,而美國則參考ASHRAE 52.2標準進行過濾器性能測試。在中國,國家標準GB/T 14295-2019《空氣過濾器》同樣借鑒了ISO相關標準,並結合國內實際需求進行了優化。通過遵循這些國際和國家標準,醫院可以更精準地選擇適合自身環境需求的初效過濾器,從而提升整體空氣質量管理水平。
ISO標準對初效過濾器的分類與評估方法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製定了多項關於空氣過濾器的標準,其中《ISO 16890》係列標準是目前廣泛采用的空氣過濾器分級體係。該標準取代了此前的《ISO 15858》和歐洲標準《EN 779》,並基於顆粒物過濾效率(Particulate Matter Efficiency, PME)對空氣過濾器進行分類。具體而言,《ISO 16890》將空氣過濾器分為四個等級:ePM10、ePM2.5、ePM1 和 eMTR(Minimum Test Rig Efficiency)。每個等級分別對應不同粒徑範圍的顆粒物過濾效率,使得醫院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初效過濾器。
1. 過濾效率分級標準
根據《ISO 16890》標準,空氣過濾器的過濾效率主要基於以下三個粒徑範圍的顆粒物:
- PM10:粒徑小於或等於10 μm的顆粒物
- PM2.5:粒徑小於或等於2.5 μm的顆粒物
- PM1:粒徑小於或等於1 μm的顆粒物
每種類型的過濾器需要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測定其對上述粒徑範圍內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並按照低初始效率(Initial Efficiency)和平均效率(Average Efficiency)進行分級。例如,ePM10級別的過濾器需滿足對PM10顆粒物的低初始過濾效率大於50%,且平均過濾效率大於80%。類似地,ePM2.5和ePM1級別的過濾器則分別針對更小粒徑的顆粒物設定更高的過濾要求。
2. 測試方法
《ISO 16890》標準規定了詳細的測試方法,包括過濾效率測試、壓降測量以及容塵量測試。其中,過濾效率測試采用計數法(Counting Method),使用激光粒子計數器測量進入和流出過濾器的顆粒物數量,並計算其過濾效率。壓降測試用於評估過濾器在不同風速下的阻力特性,以確定其對空氣處理係統能耗的影響。此外,容塵量測試(Dust Holding Capacity, DHC)用於衡量過濾器在達到預定壓降前能夠容納的灰塵總量,這直接關係到過濾器的使用壽命和維護周期。
3. 等級劃分原則
根據《ISO 16890》標準,空氣過濾器的等級劃分不僅取決於其初始過濾效率,還綜合考慮了其在整個使用壽命期間的平均過濾效率。這種動態評估方法相比傳統的定值分級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能夠更準確地反映過濾器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例如,一個標稱為ePM10 80%的過濾器,意味著其在測試條件下對PM10顆粒物的平均過濾效率達到80%以上。
為了更直觀地展示不同級別初效過濾器的性能差異,下表列出了ISO 16890標準下的典型過濾效率範圍及其適用場景:
過濾等級 | 粒徑範圍 | 初始效率範圍 | 平均效率範圍 | 適用場景 |
---|---|---|---|---|
ePM10 50% | ≤10 μm | 50% – 65% | 65% – 80% | 普通通風係統 |
ePM10 65% | ≤10 μm | 65% – 80% | 80% – 90% | 醫院普通區域 |
ePM2.5 50% | ≤2.5 μm | 50% – 65% | 65% – 80% | 中等汙染環境 |
ePM2.5 65% | ≤2.5 μm | 65% – 80% | 80% – 90% | 手術室預過濾 |
ePM1 50% | ≤1 μm | 50% – 65% | 65% – 80% | 高潔淨度要求區域 |
ePM1 65% | ≤1 μm | 65% – 80% | 80% – 90% | 無菌病房預過濾 |
通過上述標準和測試方法,醫院可以依據不同區域的空氣質量要求選擇合適的初效過濾器,並確保其在整個運行周期內保持高效的空氣過濾性能。這一標準體係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醫院空氣質量管理的科學性,也為過濾器選型提供了統一的參考依據。
初效過濾器的關鍵產品參數
在選擇和評估初效過濾器時,了解其關鍵產品參數至關重要。這些參數不僅影響過濾器的性能,還決定了其在特定環境下的適用性。以下是對初效過濾器主要參數的詳細解析,包括過濾效率、氣流阻力、容塵量、使用壽命以及材料類型。
1. 過濾效率
過濾效率是衡量初效過濾器性能的核心指標之一,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根據ISO標準,過濾效率可分為多個等級,具體見下表:
過濾等級 | 粒徑範圍 (μm) | 初始效率 (%) | 平均效率 (%) |
---|---|---|---|
ePM10 50% | ≤10 | 50 – 65 | 65 – 80 |
ePM10 65% | ≤10 | 65 – 80 | 80 – 90 |
ePM2.5 50% | ≤2.5 | 50 – 65 | 65 – 80 |
ePM2.5 65% | ≤2.5 | 65 – 80 | 80 – 90 |
ePM1 50% | ≤1 | 50 – 65 | 65 – 80 |
ePM1 65% | ≤1 | 65 – 80 | 80 – 90 |
過濾效率越高,說明過濾器對空氣中顆粒物的捕獲能力越強,適用於對空氣質量要求較高的場所,如手術室和無菌病房。
2. 氣流阻力
氣流阻力是指空氣通過過濾器時所遇到的阻力,通常以帕斯卡(Pa)為單位。較低的氣流阻力有助於減少風機的能耗,提高空氣處理係統的整體效率。一般情況下,初效過濾器的氣流阻力應在50 Pa以下,具體數值會因設計和材料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3. 容塵量
容塵量是指過濾器在達到其大允許壓降之前所能容納的灰塵量,通常以克(g)為單位。容塵量越大,說明過濾器的使用壽命越長,維護頻率越低。常見的初效過濾器容塵量範圍在200 g至500 g之間,具體數值取決於產品的設計和材料。
4. 使用壽命
使用壽命是評估初效過濾器經濟性的重要參數,通常以小時或月為單位。一般而言,初效過濾器的使用壽命在3個月至1年之間,具體時間受使用環境和空氣質量的影響。定期更換過濾器不僅能保證空氣處理係統的高效運行,還能避免因堵塞導致的額外能耗。
5. 材料類型
初效過濾器的材料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紙質、合成纖維、金屬網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過濾性能和適用環境:
- 紙質過濾器:輕便且價格低廉,適合於低汙染環境中使用。
- 合成纖維過濾器:具有較高的過濾效率和較長的使用壽命,適用於中等至高汙染環境。
- 金屬網過濾器:耐用性強,適合高溫和高濕度環境,但相對價格較高。
選擇合適的材料類型應結合具體的使用條件和預算考慮。
通過對這些關鍵參數的深入了解,醫療機構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初效過濾器,從而實現高效、經濟的空氣管理。接下來的部分將進一步探討如何根據這些參數進行過濾器的選擇與應用。😊
初效過濾器在醫院環境中的應用場景與選型建議
在醫院環境中,不同區域對空氣質量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初效過濾器的選型需要結合具體應用場景進行合理配置。以下是醫院常見功能區域對初效過濾器的需求分析,並提供相應的選型建議。
1. 手術室
手術室是醫院空氣潔淨度要求高的區域之一,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和微粒可能直接影響手術成功率和術後感染率。根據《醫院空氣潔淨標準》(GB 50333-2013),手術室的空氣潔淨度要求為Ⅰ級或Ⅱ級,對應的空氣顆粒物濃度分別為≤0.5 μm的顆粒數不超過35×10³個/m³(Ⅰ級)和≤0.5 μm的顆粒數不超過35×10⁴個/m³(Ⅱ級)。因此,手術室通常采用ePM2.5 65%或ePM1 50%級別的初效過濾器,以確保高效攔截大顆粒汙染物,為後續的中效和高效過濾器提供良好的前置過濾效果。
2. 重症監護病房(ICU)
ICU病房收治的是病情危重、免疫力較低的患者,空氣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康複情況。根據《醫院空氣潔淨標準》,ICU病房的空氣潔淨度要求為Ⅲ級,即≤0.5 μm的顆粒數不超過35×10⁵個/m³。因此,ICU病房通常采用ePM2.5 50%或ePM10 65%級別的初效過濾器,既能有效去除較大顆粒汙染物,又不會增加空氣處理係統的能耗負擔。
3. 普通病房與候診區
普通病房和候診區的空氣質量要求相對較低,但仍需維持基本的空氣清潔度,以防止交叉感染。根據《醫院空氣潔淨標準》,這類區域的空氣潔淨度要求為Ⅳ級,即≤0.5 μm的顆粒數不超過35×10⁶個/m³。因此,普通病房和候診區通常采用ePM10 50%或ePM10 65%級別的初效過濾器,以滿足基本的空氣過濾需求,同時兼顧經濟性和維護便利性。
4. 實驗室與藥房
醫院的實驗室和藥房通常涉及化學試劑、藥品粉塵等潛在汙染源,因此對空氣過濾的要求較高。實驗室需要防止外部空氣中的汙染物進入實驗環境,而藥房則需要避免藥品粉塵擴散至其他區域。通常,實驗室和藥房可采用ePM2.5 65%或ePM1 50%級別的初效過濾器,以確保空氣過濾的有效性,並減少對後續高效過濾器的負擔。
5. 通風係統與空調機組
醫院的中央空調係統和新風係統需要配備初效過濾器,以防止灰塵和大顆粒汙染物進入空氣處理設備,影響設備運行效率。考慮到長期運行的經濟性,通常推薦使用ePM10 65%級別的初效過濾器,既能有效攔截大顆粒汙染物,又能降低係統的維護頻率。
6. 初效過濾器選型建議
根據不同區域的空氣質量要求和使用環境,醫院在選擇初效過濾器時應綜合考慮過濾效率、氣流阻力、容塵量和使用壽命等因素。例如,在手術室和實驗室等高潔淨度要求區域,應優先選用ePM2.5 65%或ePM1 50%級別的過濾器;而在普通病房和候診區,則可以選擇ePM10 65%或ePM10 50%級別的過濾器,以平衡空氣質量和運行成本。此外,醫院應根據空氣處理係統的風量、風速和壓力損失情況,選擇合適的過濾器尺寸和安裝方式,以確保空氣處理係統的穩定運行。
綜上所述,醫院不同區域對初效過濾器的需求各不相同,合理的選型不僅可以提高空氣質量,還能降低維護成本,提高空氣處理係統的整體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GB/T 14295-2019 空氣過濾器[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9.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16890-1:2016 Air filter for general ventilation — Part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S]. Geneva: ISO, 2016.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16890-2:2016 Air filter for general ventilation — Part 2: Measurement of fractional efficiency and air resistance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S]. Geneva: ISO, 2016.
-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 ASHRAE Standard 52.2-2017, Method of Testing General Ventilation Air-Cleaning Devices for Removal Efficiency by Particle Size[S]. Atlanta: ASHRAE, 2017.
-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B 50333-2013 Design Code for Clean Operating Rooms in Hospitals[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for Indoor Air Quality: Selected Pollutants[M].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
- Zhang, Y., Li, X., Wang, J., et al. Performance evalsuation of air filters used in hospital ventilation systems based on ISO 16890 standard[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0, 173: 106742.
- Zhao, H., Chen, Z., Liu, Y.,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air filtration efficiency between EN 779 and ISO 16890 standards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J]. Indoor and Built Environment, 2021, 30(2): 187-196.
-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EN 779:2012, Particulate air filters for general ventilation — Determination of particulate air filter efficiency[S]. Brussels: CEN, 2012.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esH). NiosesH Manual of Analytical Methods, 4th Edition[M]. Cincinnati: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9.
- Xu, W., Sun, Q., Yang, L., et al. Appl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 filters in hospital environments: A review[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21, 110: 56-63.
- Kim, K. S., Lee, J. H., Park, M. J., et al. evalsuation of air filtration perform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using ISO 16890 and ASHRAE 52.2 standards[J]. HVAC&R Research, 2019, 25(4): 456-467.
- Chinese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Handbook of Air Condition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s in Hospitals[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2018.
- Li, Y., Huang, R., Zhang, T., et al. Analysis of dust holding capacity and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ir filters in hospital HVAC systems[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22, 254: 111589.
- 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Industrial Ventilation: A Manual of 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Design, 29th Edition[M]. Cincinnati: ACGIH,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