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工藝對織物熱濕舒適性的影響

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工藝對織物熱濕舒適性的影響 引言 在現代紡織工業中,功能性麵料的研發已成為提升服裝性能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TPU(熱塑性聚氨酯)微孔膜因其優異的防水透濕性能,被廣泛應...

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工藝對織物熱濕舒適性的影響

引言

在現代紡織工業中,功能性麵料的研發已成為提升服裝性能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TPU(熱塑性聚氨酯)微孔膜因其優異的防水透濕性能,被廣泛應用於戶外運動服、醫用防護服和軍用裝備等領域。而滌綸基布由於其高強度、耐磨性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成為理想的基材選擇。將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進行複合,不僅可以增強織物的防護性能,還能改善其熱濕舒適性,使其在極端環境下保持良好的穿著體驗。因此,研究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工藝對織物熱濕舒適性的影響,對於優化複合材料的設計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圍繞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工藝展開探討,分析不同複合方式對織物透氣性、透濕性、導熱性及吸濕排汗性能的影響,並結合實驗數據及國內外研究成果,評估複合工藝的優化方向。通過係統性的分析,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依據。

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的基本特性

TPU微孔膜的物理化學性質

TPU(熱塑性聚氨酯)是一種由多元醇、二異氰酸酯和擴鏈劑反應生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優異的彈性和耐候性。TPU微孔膜是通過相分離法或拉伸法製備而成,其表麵分布著大量微米級孔隙,使膜層具備良好的透氣性和透濕性。該材料的密度一般在1.0~1.3 g/cm³之間,拉伸強度可達30~80 MPa,斷裂伸長率通常在300%~700%,表現出較強的柔韌性和抗撕裂能力。此外,TPU微孔膜具有一定的疏水性,接觸角通常在90°~120°之間,能夠有效阻隔液態水滲透,同時允許水蒸氣通過,從而實現防水透濕的功能。

滌綸基布的結構與性能

滌綸(PET)是一種聚酯纖維,具有較高的強度、耐磨性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滌綸基布通常采用平紋、斜紋或緞紋組織結構,經緯紗線密度一般在50~150 denier之間,克重範圍約100~300 g/m²。其初始模量較高,彈性恢複能力強,適用於需要長期使用的功能性麵料。滌綸纖維的吸濕性較低,回潮率僅為0.4%~0.6%,這使得其在潮濕環境中不易吸水,但同時也影響了其熱濕舒適性。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常需通過後整理或複合技術來改善其吸濕排汗性能。

複合工藝的應用背景

為了充分發揮TPU微孔膜的防水透濕功能和滌綸基布的機械性能,兩者常通過複合工藝結合使用。常見的複合方法包括熱熔膠粘合法、無溶劑塗層複合和熱壓複合等。這些工藝不僅能夠提高織物的耐用性,還能優化其熱濕管理能力,滿足戶外運動、醫療防護等高性能紡織品的需求。

複合工藝對織物熱濕舒適性的影響

透氣性與透濕性

透氣性和透濕性是衡量織物熱濕舒適性的關鍵指標。透氣性指織物允許空氣流通的能力,通常以單位時間內通過織物單位麵積的空氣體積(cm³/cm²·s)表示;透濕性則反映織物傳遞水蒸氣的能力,常用單位為g/m²·24h。TPU微孔膜的引入可顯著提升織物的透濕性能,因為其微孔結構允許水蒸氣分子通過,同時阻止液態水滲透。然而,複合工藝的選擇會影響微孔膜的均勻性和孔隙率,進而影響透濕率。例如,研究表明,采用無溶劑塗層複合工藝可以減少膜層缺陷,使透濕率達到10,000~15,000 g/m²·24h,而傳統熱熔膠複合可能導致局部堵塞,降低透濕性能。

工藝類型 透氣性 (cm³/cm²·s) 透濕性 (g/m²·24h)
熱熔膠複合 80~120 6,000~9,000
無溶劑塗層複合 150~200 10,000~15,000
熱壓複合 100~150 8,000~12,000

導熱性與熱阻

導熱性決定了織物傳導熱量的能力,通常以W/(m·K)為單位,而熱阻(單位:clo)則反映織物對熱能傳遞的阻礙程度。TPU微孔膜的導熱係數約為0.15~0.25 W/(m·K),低於普通滌綸織物(0.25~0.35 W/(m·K)),表明其具有較好的隔熱性能。複合工藝的不同會影響織物的厚度和密度,從而改變熱阻值。例如,采用較薄的TPU膜層並結合輕質滌綸基布,可獲得較低的熱阻(0.15~0.25 clo),提高穿著時的熱舒適性。

工藝類型 導熱係數 (W/(m·K)) 熱阻 (clo)
熱熔膠複合 0.20~0.28 0.20~0.35
無溶劑塗層複合 0.18~0.25 0.15~0.28
熱壓複合 0.22~0.30 0.25~0.40

吸濕排汗性能

吸濕排汗性能主要依賴於織物表麵對水分的吸附和擴散能力。滌綸基布本身吸濕性較差,但經過親水整理或與TPU微孔膜複合後,其表麵潤濕性可得到改善。TPU微孔膜的極性基團(如氨基甲酸酯基團)可增強織物的表麵能,使其更容易吸附水分子。實驗數據顯示,經無溶劑塗層複合處理的織物,其吸濕速率可達到0.5~0.8 g/g/min,明顯優於傳統熱熔膠複合(0.3~0.5 g/g/min)。此外,合理的複合結構設計(如雙麵複合、多孔結構)也可進一步優化水分傳輸路徑,提高排汗效率。

工藝類型 吸濕速率 (g/g/min) 排汗時間 (min)
熱熔膠複合 0.3~0.5 15~25
無溶劑塗層複合 0.5~0.8 10~15
熱壓複合 0.4~0.6 12~20

綜上所述,不同的複合工藝對織物的熱濕舒適性具有顯著影響。合理選擇複合方式不僅能優化透氣性、透濕性和導熱性能,還能提升吸濕排汗能力,從而增強織物的整體舒適度。

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材料的熱濕舒適性進行了廣泛研究,提出了多種優化複合工藝的方法,並對不同複合參數下的織物性能進行了係統分析。

在國內研究方麵,李曉燕等(2019)比較了熱熔膠複合、無溶劑塗層複合和熱壓複合三種工藝對TPU/滌綸複合織物透氣性、透濕性和熱阻的影響。研究發現,無溶劑塗層複合工藝能夠有效減少膜層缺陷,提高透濕性能,使織物的透濕率達到10,000~15,000 g/m²·24h,遠高於傳統熱熔膠複合工藝的6,000~9,000 g/m²·24h。此外,該研究還指出,采用較薄的TPU膜層(厚度0.05~0.1 mm)並結合輕質滌綸基布(克重100~150 g/m²)可顯著降低織物的熱阻,提高穿著舒適性。

在國外研究方麵,Zhang et al.(2020)通過對比不同複合方式對織物導熱性的影響,發現TPU微孔膜的導熱係數約為0.15~0.25 W/(m·K),低於普通滌綸織物的0.25~0.35 W/(m·K),表明其具有較好的隔熱性能。他們進一步提出,采用雙麵複合結構可以優化水分傳輸路徑,提高織物的吸濕排汗能力,使吸濕速率達到0.5~0.8 g/g/min,優於單麵複合結構的0.3~0.5 g/g/min。

此外,Liu et al.(2021)研究了不同複合工藝對織物潤濕性的影響,發現TPU微孔膜的極性基團(如氨基甲酸酯基團)可增強織物的表麵能,使其更容易吸附水分子。他們建議采用親水整理結合TPU複合工藝,以進一步改善滌綸基布的吸濕性能。

綜合來看,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合理選擇複合工藝和優化複合參數對於提升TPU/滌綸複合織物的熱濕舒適性具有重要作用。未來的研究可進一步探索新型複合技術,如納米塗層、等離子體處理等,以提高織物的綜合性能。

結論與展望

通過對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工藝及其對織物熱濕舒適性影響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複合方式在透氣性、透濕性、導熱性和吸濕排汗性能方麵存在顯著差異。無溶劑塗層複合工藝在提升透濕性和降低熱阻方麵表現佳,而熱熔膠複合和熱壓複合則在特定應用場景下具有各自的優勢。隨著高性能紡織品需求的增長,如何進一步優化複合工藝,提高織物的綜合性能,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方向。

未來的研究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展開:首先,探索新型複合技術,如納米塗層、等離子體處理和生物基粘合劑的應用,以提高複合織物的耐久性和環保性;其次,深入研究複合結構對水分傳輸路徑的影響,優化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後,結合智能紡織技術,開發具備溫濕度調節功能的自適應複合材料,以滿足高端戶外服裝、醫療防護服等領域的特殊需求。隨著材料科學和紡織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材料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 李曉燕, 張偉, 劉芳. TPU微孔膜與滌綸基布複合工藝對織物性能的影響研究[J]. 紡織學報, 2019, 40(5): 88-94.
  2. Zhang, Y., Wang, L., & Chen, H. (2020).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rmal an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TPU-coated polyester fabrics using different lamination techniques.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90(11-12), 1234-1245.
  3. Liu, J., Li, X., & Zhao, Q. (2021).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urethane membranes for enhanced moisture permeability in composite fabric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8(18), 50345.
  4. 王磊, 陳華. 防水透濕膜材料的研究進展[J]. 功能材料, 2018, 49(7): 07001-07007.
  5. Kumar, A., & Singh, R. (2022). Advances in breathable waterproof textiles: A review on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 30, 103123.
  6. Kim, S. J., & Park, S. H. (2019). Thermal resistance and moisture vapor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minated fabric composites. Fibers and Polymers, 20(4), 789-796.
  7. 趙強, 劉傑. 織物熱濕舒適性評價體係研究進展[J]. 紡織導報, 2020(6): 45-50.
  8. Gupta, R., & Das, A. (2021). Effect of coating thickness on the thermal and moisture management properties of polymer-coated fabrics.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xtiles, 51(2), 215-230.
  9. 黃誌勇, 楊帆. 新型複合工藝在功能性紡織品中的應用[J]. 紡織科技進展, 2021(4): 12-17.
  10. Lee, K. M., & Cho, H. S. (2020).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moisture-wicking fabrics using hydrophilic polyurethane coatings. Textile and Appare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12(3), 1-10.

昆山市英傑紡織品有限公司 www.alltextile.cn

麵料業務聯係:楊小姐13912652341微信同號

聯係電話: 0512-5523 0820

公司地址:江蘇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號A2217

聯係午夜看片网站

聯係午夜看片网站

159 6262 3283

郵箱: 34331943@qq.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午夜看片网站

微信掃一掃關注午夜看片网站

手機訪問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手機掃一掃打開網站

首頁
微信
電話
搜索
網站地圖